有关三国中的隆中对

举报 回答
有关三国中的隆中对
问在线客服
扫码问在线客服
  •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182

举报 回答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没找到满意答案?去问秘塔AI搜索
取消 复制问题
已采纳
联吴抗曹这招真牛,直接搞出三国鼎立!
取消 评论
展开全部

隆中对是诸葛亮在初出茅庐之前与刘备的一次有关天下大势的战略性谈话,就是在这次谈话之后,刘备延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开始了他给后世留下无数谈资的传奇经历。

作为一个自比于管仲、乐毅的人物,隆中对可以说是诸葛亮在冷眼旁观了天下大势,并经过自己战略解剖之后的产物,对于他后面的军事生涯有着极大的影响,贯穿着他的军事行动中,都可以在这篇对话中找到相应的脉络,因此仔细的分析这篇对话,对于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参照三国志中原始资料,可以看到诸葛亮在和刘备的对话中,以曹操战胜袁绍的战例说明了人谋的重要性,这其实是无庸质疑的一个基本道理。然后是针对当今局势的一个分析,应该可以做以下四方面的解析:

1、 不可与曹操争锋;

2、 江东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 荆州作为战略要地,而其主不能守;

4、 益州主弱而臣下思得明君;

于是得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大战略步骤:

1、 夺得荆、益二州以为根本。

2、 利用内政外交作为巩固政权的手段。

3、 当天下有变时,发动钳形攻势,一举定霸业。

很明显,诸葛亮只是对未来的战争走势做了一个远程的工作计划,并没有对其中的细节拟订相应的时间表,其重视的也是未来而非眼前。从刘备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来说,这个计划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战略的三个阶段也相当的合乎逻辑,其战略中心在于“联吴抗曹”。

以三个军事集团的实力来说,曹操是最强,而刘备是最弱的,而且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依仗的不过是积攒了多年的名望以及手下有一批还算不错的精兵强将(按赤壁之战时,孙权能出之兵只有3万,而刘备派出的精锐有2万来看,应该是具备了相当的实力的),所以走联合孙权的道路,也是自然的道理。这个也成为了诸葛亮以后制定战略计划时的主轴。由此可以看出在诸葛亮的战略步骤中,第二步尤其关键,只有“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刘备才有一个巩固自身以图霸业的环境。

而当诸葛亮出山的次年,赤壁之战爆发,形势的发展也正如诸葛亮所期望的那样,隆中对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在诸多的因缘际会下顺利的实现了。但当刘备“跨有荆、益”后,接下来的局势就已偏离了诸葛亮所预定的计划,“吴、蜀交恶”,也就象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描述的“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至此隆中对的原始计划宣告破产。

确实隆中对在大战略的方向体现了诸葛亮的天才和特长,但实际分析一下,荆州要地,如对话中所说的“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既然是这样的形势,孙权军事集团又怎么会与之共险,这也是江东孙氏集团一向与荆州刘表集团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在战略的方向上,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侧后方近乎于完全赤裸的暴露在了孙吴集团的攻击指向,一旦北上的荆州军遭到曹魏的阻击,陷入停顿时,这种危险将会益加剧烈,在三国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将自身的安全命脉置于一相情愿的对“友军”的信任上是不实际的。而且在后来的战争中,孙权军事集团也正是趁关羽北上之时夺了荆州,这虽然和关羽在外交态度上的失策有关,但不能不说夺取荆州也是孙权军事集团的一个既定目标。荆州对于孙吴军事集团来说,是一个退可保全于一方,进可争取机会的关键地域。这一问题上的含糊,使得诸葛亮制定的大战略中的第二个步骤没有办法贯彻下去,联吴这一中心原则在共同利益这一基础上已被破坏了。所以刘备在关羽失败之后,急于讨伐东吴,一方面有复仇的意思,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如果要保证北伐的成功,必须先保证自己的侧翼足够的安全,而要保证这种安全性,最直接的手段莫过于在军事上对东吴寻求一种会战上决定性的胜利,以战促和,在一定时间里迫使孙吴联盟,为北上做准备。在考虑到孙吴军队很大程度上的私兵性质,这个战略目标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只可惜在实际战争的运行中,似乎开始阶段的一帆风顺让刘备产生了一种优势心理,认为可以一战而定江东,再加上吴国名将陆逊审时度势的成功战略,从而导致后来的彝陵之败。

诸葛亮在未出隆中之时,对天下大势或有研究,但在对两路钳形攻势的观点上,过于理想化。荆州军和益州军姑且可以看作两个进攻的矛头,它们之间呈分散性的前进,并各自有分散性的目标,在部分性的累计成功效应下,对曹魏的多数目标点都造成了威胁,这样在理想化的作战中,将可能比在一点上的完全成功所造成的威胁效率要大。但该种分散性攻击前进的战略,其中心点仍是“集中”的原则,即为了能成功的打击敌人,首先自己做部分的分散,以造成一种形势引诱或迫使敌人力量分散,在造成了敌人首尾不能兼顾的同时,使自己的兵力相对于敌人能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来集中打击敌人的弱点。隆中对中指出的荆州军和益州军的出击在大方向上,确实可以导致曹魏必须应付多个作战层面,并有可能在作战中导致战略体系的失衡,因为它并不清楚两个矛头的重量打击将会呈现在哪一条战线上。可是在对宛洛地理上的研究,诸葛亮确实棋差一着,在分散敌人兵力的同时,蜀军也并不能够集中起自己的力量,并扩张出一条抵抗力最弱的路线。单从其后,关羽在受挫于樊城,上庸蜀军竟然来不及救援,可以看出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使得隆中对中的理想状况不能够实现,反而使得荆、益两军如果要互为犄角并形成照应,必须首先打通襄樊交通线。这种局限性足以抵消在战争的初始阶段所赢得的对曹魏“奇袭”性心理打击优势,并且在战争的中间阶段,曹魏将有从容的时间调配军队进行增援,在本方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弱于对手的情况下,战争的发展形式不容乐观。更何况在自己的后方尚存在孙吴的不稳定因素。

再综观诸葛亮执政后蜀国的战略,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战略上确实如陈寿所说,非其所长,只是他在内政上的功力倒确实令人佩服,只能是一个萧何类的人物,只是后世的传奇小说将他夸大了,变成了一个近乎于神仙妖道之类的人物。
取消 评论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取消 评论

500元 因为现在的三国币2E=100多

取消 评论
去商场买绑定石头就可以了!!
取消 评论
英俊,执著,可爱,我很喜欢他,可惜在电影赤壁里面让人给糟蹋了,起码我觉得他的皮肤应该很白
取消 评论

差不多就2000左右(要做的话)应该就这价格

如果是要买就5亿左右 以你区的三国币的价格算一下就可以了

取消 评论
动画版三国演义的第十七集 三顾茅庐和第十八集 孔明出山,讲的是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也就是隆中对的故事,但是没有小说与电视剧那么具体.
取消 评论
ZOL问答 > 有关三国中的隆中对

举报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举报成功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
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扫码参与新品0元试用
晒单、顶楼豪礼等你拿

扫一扫,关注我们
提示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