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过账发票风险解析

举报 回答
出纳过账发票风险解析
问在线客服
扫码问在线客服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4,749

举报 回答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没找到满意答案?去问秘塔AI搜索
取消 复制问题
在处理虚开发票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接受虚开发票的行为并不一定会受到处罚。具体是否会被处理,关键在于判断接受方是否存在主观故意。如果接受方属于善意取得的情形,即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取得了虚开发票,那么通常不会被认定为偷税或骗取出口退税。当然,这里的善意并非仅凭接受方自己口头声称,而是需要由税务机关根据其具体行为进行综合判断。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的相关规定,若购货方与销售方之间确实存在真实的交易,且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合法使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发票,发票上所列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同时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晓该发票系非法手段获取的,则税务机关不会将其行为定性为偷税或骗取出口退税。在该种情形下,若购货方能够重新从销售方取得由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合法有效发票,或者取得由手工开具的有效发票,并能提供销售方所在地税务机关已对销售方虚开发票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的证明,购货方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应依法允许其进行进项税款抵扣或办理出口退税。
然而,若不属于上述善意取得的情形,即购货方在明知或应当知道发票为虚开的情况下仍然接受,则属于非善意取得。对于此类情况,税务机关将依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其中,如果购货方主动参与了虚开发票行为,例如要求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不符的发票,则该行为已构成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虚开发票行为之一。如果购货方虽未主动参与,但明知是虚开发票仍予以接受,则其行为本身不构成虚开发票违法,但可能涉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34号)的规定,若受票方利用他人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税款,构成偷税的,税务机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规定,追缴其偷逃的税款,并处以偷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该行为导致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还需相应调减其留抵税额。若购货方利用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则同样要依法追缴税款,并处以骗取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
综上所述,对于非善意取得虚开发票的行为,税务机关将按偷税进行处理。若购货方存在主动参与虚开发票的情况,则其行为将同时构成虚开发票和偷税两项税收违法行为,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理。
在现实案例中,若存在明显的主动让他人虚开发票的行为,且该行为不仅用于增值税进项抵扣,还被用于减少应税收入,显然已构成典型的偷税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行为尚未构成刑事犯罪,那么将仅涉及税务行政处罚。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纳税人如有以下行为之一: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者在税务机关通知申报后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从而导致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即构成偷税行为。税务机关有权依法追缴其应缴而未缴的税款及滞纳金,并处以相当于少缴税款50%至五倍之间的罚款。如该行为达到刑事犯罪标准,则应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若该行为涉嫌犯罪,则需进一步判断是否符合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的入罪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纳税人如有以下行为之一,导致不缴或少缴税款,且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将依法被认定为构成偷税罪:
一、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二、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后拒不申报;
四、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五、缴纳税款后,通过假报出口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税款。
对于扣缴义务人而言,如果其实施了上述行为之一,导致未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占应缴税额10%以上的,也将按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扣缴义务人书面承诺代纳税人缴纳税款,则应认定其已经扣、收税款,因此同样适用上述规定。
虚开发票问题涉及的税务处理与法律责任较为复杂,需根据具体行为、主观意图及后果进行综合判断。无论是善意还是非善意取得虚开发票,都可能对企业的税务合规造成影响。而对于主动参与虚开发票的行为,则不仅面临行政处罚,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严格规范发票管理,杜绝虚开发票行为的发生,确保税务合规。
取消 评论
我之前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位出纳因公司虚开发票被税务机关查处。税务部门掌握了完整的证据链,最终老板和出纳都被判刑,那位出纳判了五年。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拿着卖白菜的工资,干着卖白粉的活。现在的环境下,偷税漏税可能还能侥幸过关,但一旦涉及虚开发票,一不小心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取消 评论
从大量案例来看,很多企业的财税操作确实过于粗放,就连外来的财务人员都能发现问题,更不用说专业的税务人员了。一旦出事,风险难以回避,相关责任人也很难脱身。如果薪资水平一般,建议尽早考虑换工作,至少不用整天提心吊胆。
取消 评论
明知故犯,不被抓才怪,又没给你几十万,犯得着冒这个险吗?
取消 评论
ZOL问答 > 出纳过账发票风险解析

举报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举报成功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
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扫码参与新品0元试用
晒单、顶楼豪礼等你拿

扫一扫,关注我们
提示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